手机看新闻
[摘要] 常州弘阳1936便在运河复兴、文旅融合、城市演进下独耕一亩田,潜心打造常州的传世繁盛。
1930年,刘国钧以五十万元接盘经营不善的大纶久记纱厂,命名为大成纺织染公司,他以“实业救国”“挽回利权,富国裕民”为理念,购置新设备,这位极富传奇的纺织巨子,创造的“纺织染”一条龙联合企业,被专家誉为工业史中“罕见奇迹”充满历史底蕴与民族工业传奇故事的大成三厂原址,如今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全新地标——常州弘阳1936。
<转动时间齿轮>
百年纺织梦 今朝谱新韵
历史进程被绣进了城市变迁的里襟,深耕常州的弘阳集团,经过长期规划与思考,在文物建筑保育与文旅融合新趋势之间,锚定了一个承古载今的平衡点,并从常州精神、运河文脉、纺织文明中,找到了与其历史一脉相承的价值要素,以敬畏历史、点亮文明之心,将这片历经荣耀与沧桑的运河黄金岸,重新推向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百年沉浮,常州弘阳1936以全新形象守得云开,这座约50万方复合业态大城,以“中国商业新潮向 运河文脉恒产”的核心定位重新起航,其戏剧性的前世今生,极有可能为“中吴要辅”的当代常州,带来前所未有的传世地标之作。
项目位居天宁主城,剪裁京杭大运河黄金岸线,在大地之上刻画惊人一笔,打造了多功能的超级空间矩阵:中华纺织博览园、弘阳广场、民国风情街、住宅、河景恒产、公寓、街区商铺等业态,承载了体验消费、文旅休闲、博物教育、高端居住的多元化功能。
<点醒常州精神>
守望与迭新 龙城的骄傲
常州的城市面貌是诗意的,也是商业的。千年继往,大运河穿行其间,人与城依水伴生,让常州成为运河线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各类商品的枢纽,在呈现江南婉约之外,吐纳百货,商贾丰饶,流溢着更为精明开化的商业气息。
时过进迁,常州跻身中国发展潜力百强城市30位,无论人居环境、文化内核、城市发展都在焕新,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一份子,也建设了高度现代化经济环境,保持着极为浓厚而独特的商业氛围与生活闲趣,让常州具备了古今交融的极佳潜质。
常州弘阳1936愿在时代浪潮中担当引领者角色,呼应了城市中心区域从生产向消费空间转型的工业遗址保护趋势,成为常州商业与人文的载体,怀恋城市记忆与抒写情怀的窗口。
<大运河黄金岸线1KM>
地标经济 约50万方活力舞台
运河的兴盛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风俗雅趣、历史故事和深层文化,是常州一部鲜活的生活史,常州弘阳1936的此刻诞生,担当了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器,亦在这个时代跳动的脉络,探索出更多全新的可能性。
2019年,紧跟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启动,发挥常州大运河两岸经济、文化繁荣带的优势,践行“流动的文化”,明确打造城市亲水休闲带。常州弘阳1936坐拥大运河黄金岸线1KM,打造50万方复合业态大城,以文旅融合、探索商业人文的全新模式,打造民国建筑地标、运河风景地标、常州文化地标,与奔牛古镇、毗陵驿、青果巷、舣舟亭、红梅阁、天宁寺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与古运河朝夕相伴,伴随着运河水的流淌而凝结成别具一格的常州工业文化和城市精神。
<民族工业的当代表情>
修缮与再造 民国文保建筑群
常州弘阳1936以纺织为空间线索,活化民国建筑的沉稳感、包容性与承载力,激发无尽想象,河滨、砖墙、门楼、古树、大礼堂......错落镶嵌,讲诉光阴故事,徜徉于此,时空穿梭折叠,新与旧相互碰撞,又相得益彰。
将“新”与“旧”的对比作为改造设计的出发点,利用置入、衍生、对望的设计手法,保护与改造相辅相成,保留建筑原有的肌理,目前项目的原卫生所、空置仓库、三方厅、仓库、门楼、滤尘塔、老厂门等8处文保建筑已修缮完成。于此,创造纺织艺术展览、咖啡休闲、民国风情商业、儿童乐园、live house舞台等商业新场景,将灵感、潮流、时尚彼此连接,敞开商业与人文美学地图,更加迎合当代的消费、文旅观念,开创全新生活形态的策展场。
<结语>
民族工商业遗址为我们留下无文化传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结构性的改变,是推动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如果说1936年大成三厂的出现,是时代背景下实干救国的伟大尝试,那么在今天,常州弘阳1936便在运河复兴、文旅融合、城市演进下独耕一亩田,潜心打造常州的传世繁盛。
回复还可以输入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