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欧阳捷:各地调控传闻不断 能否破解高房价风险?

来源:房天下 2016-09-07 14:22:00

[摘要] 上海110亿元的全国总价、单价双料 搅得全国楼市、地市鸡犬不宁, 现象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仅仅是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就断言金融泡沫风险为时尚早。

因此, 强调“分城施策、一城一策”,就是抑制热点城市房价泡沫风险,未来的政策发力点不会在 部委,还是会更多落在地方 身上。

各地 无奈地扛起调控大旗,却不能控制资本流动,不能增加土地供给与住房供应,调控政策的落脚点恐怕还是继续抑制需求端!

需求端不外乎刚需客、改善客、 客,如上海、苏州,限购+高房价已导致外地刚需客经历一轮挤出,继续提高购房门槛的空间不大;本地刚需客主要是初婚、再婚、离婚人群,结婚是喜事,又可以合并住房套数,自然不会被政策折腾,离婚人士 是假离婚者或将成为限购对象。

改善客首付比例已经不低,但上海3.25新政后的主力购房人群就是改善客,而7月销售高达2万套住房,而过去10年上海年均销售仅为17.8万套。看来改善客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再提高购房的实力门槛、打压改善性需求想必是上海政策调控的 着力点。

满足购房条件的 客难以与改善客区别,就统一提高首付比例好了。不过,通过公司购房的后门始终留着,不知道有关部门打的什么主意?

有人问我,下半年看好哪些城市?我想,热点城市调控了,大水依然会蔓延到其他非热点城市并引发新的 潮。包括杭州、济南、青岛、宁波、长沙、南昌、成都等省会、副省级城市,也包括未来热点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

纠结于热点城市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难道不能在供给侧改革上做文章吗?

供给侧改革核心四要素:人力、资本、土地、制度。

在人力方面,国策正在帮助热点城 实现人力的腾笼换鸟,通过土地住房减量供应和高房价挤出低端产业及其人口。上海常住人口比2014年底减少15万人,苏州常住人口增长基本相当于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没有新增外来人口了),逼走的显然是买不起房、留不下根的刚需人群。这些城市还在引进 人才,如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雏鹰归巢计划”,去年全年已引进海外人才22184人,比2014年增长53.5%,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累计12万余人,数量居前列,显然, 人力对高房价的敏感性要低一些。

在资本方面,地方 也不缺城市建设资金增量,一二线城市可以通过平台发债、项目融资等获得城市建设资金增量。比如仅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就有各类金融机构4191家,其中,新设“一行三会”牌照金融机构116家,类金融公司722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438家, 与资产管理公司2915家,太平洋资产、平安资产还发起设立了600亿元的旧区改造债权 计划。未来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动作或许就在于 参股一二级土地市场实现 土地大化。

但居民加 还能持续吗?显然,随着销售增速放缓,居民按揭贷款增速已经下降并且还会继续下降,房企资金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宽裕了,居民 会有所回调,多数房企的 率会设法控制在80%以下,要拼命的房企高 风险很大,局部爆仓也可能导致行业受到牵连,其资金来源的 改革就留待一行三会去考虑了。

美联储又在喊出“狼来了”,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债券利率或将回调,货币降准预期已经淡化,M2增速已经放缓,房地产资金多且 的格局也许会有一点小小的改变,现金流紧绷、负债 企的房企可要小心了。

在土地方面,有的城市真的很缺地,比如深圳、上海,有的城市并不缺地,比如北京、天津、南京。缺地的城市就要设法与周边城市共享土地资源,比如,通过打造都市圈的大中小城镇交通网络一体化,实现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甚至BRT等 时公共交通圈,并实现 、医疗、社保、公交一体化,使更多的人可以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镇,周边中小城镇的房地产可以减轻超大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应压力, 频出和房价疯涨现象也可以得到疏解。上海要成为具有 竞争力的大城市,都市圈更是必由之路,相信周边中小城镇都会敞开胸怀拥抱上海的。

有地的超大特大城市既可以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加土地供应,至少在钱多资产荒的背景下可以缓解短期供求矛盾。

在制度方面,有些朋友建议回归过去十年“空调”的楼市政策,但是,现阶段不是那阶段,此 也不是彼 ,制度创新应当成为改革之首义。

比如,市场更短缺住宅,我们却还在推商办用地。前天,厦门正式出让6宗地块,仅1宗为宅地,其余均为商住地块,也诞生了两宗 。过去的商住用地建造了很多商办公寓,40年产权、商业水电费,其实是不伦不类的鸡肋产品,难道 就不能规划成正常的普通住宅吗?

再比如,不少城市又回到中小套型的90/70政策,以为小面积户型就可以抑制 ,在改善性需求为主力客群的市场下,小面积住宅要么成为市场的弃儿,要么成为豪装的楼王, 的一厢情愿恐怕是吃力却并不讨好,还是应当回归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又比如,土地拍卖是不是可以改为招标,实行网上一次性出价、价高者得,回避现场拍卖的火爆比拼,开发商无法攀比、只能理性出价,虽然 可能少收一点利益,但减少了 压力, 也可以放弃被诟病、也没增加的土地“熔断”机制,也释放了房价地价快速上涨的泡沫压力。

虽然, 也在提高土地出让金的首付比例、缩短土地出让金缴清时限,极端的也有要求地块成交5个工作日内即应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和履约保证金的,甚至试图部分关闭房企多元化的融资通路,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市场竞争者,但未来恐怕 又会再来反垄断的。

是不是也可以加强预期管理、引导市场舆情呢?比如提高土地供给信息的透明度,打消无地可供的猜疑,也可以减少疯抢 的现象啊。

抑制楼市资产泡沫已经成为 政治局的关注焦点,随着M2增速减缓,大水不会无限蔓延, 潮也会相应减弱,加上地方 的调控,应该可以稍微冷却一下市场情绪,房价、地价齐飞的状况或将很快过去,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也许会稍微平静一些,毕竟我们还在去库存的路上,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 都会进入负增长区间(详见《欧阳先声》6月26日短文“2016下半年销售增速必定收窄”),相信少数城市的火爆持续不了多久的,当然,终要看 调控是不是动真格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00
精彩评论

回复还可以输入100

大家都在看
    相关推荐

    帮你找房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楼盘信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信息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